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伊人婷婷色,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2022,日韩欧美国产亚洲制服,国产精品玖玖玖影院,fc2ppv在线观看

央媒看貴州丨農民日報:一場文化傳承的雙向奔赴 貴州“村T”破圈記

2025-10-14 11:35:47 來源:農民日報

10月13日,《農民日報》刊發(fā)《一場文化傳承的雙向奔赴貴州“村T”破圈記》。

“世界上本沒有‘村T’,走得人多了,才有了‘村T’?!?/p>

2024年3月,中國國際時裝周后臺。

“小康,我媽呢?”楊春林焦急地問。

“在貴州呀?!?/p>

“你怎么不叫她過來?馬上開場了?!?/p>

“我忘了……”

“算了,我自己去接吧?!?/p>

說完,楊春林穿過擁擠的后臺,“狂奔”回家鄉(xiāng)——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灣水鎮(zhèn)雙元寨。

“媽,快走快走?!睏畲毫诸櫜簧闲菹ⅲ鹉赣H的手,一路向北京“飛奔”而去,終于在時裝周開場的倒計時聲中踏上了T臺。

聚光燈緩緩照出一片耀眼的圓形區(qū)域,穿著苗族服飾的媽媽坐在秀場中央,向依偎在身旁的孩子講述破繭成蝶的故事。古老的苗族歌謠中,一個巨大的蠶繭被撕開,模特們身穿帶有苗繡元素的時裝魚貫而出,帶來一場名為《破繭》的視覺盛宴。

這是楊春林第一次帶媽媽走上國家級舞臺,也是62歲的媽媽第一次走出苗寨。

“找媽媽”的視頻一經發(fā)布便在全網獲得6000多萬次播放量,視頻里楊春林牽著媽媽的手“跑”過仁懷市茅臺鎮(zhèn)、畢節(jié)市百里杜鵑風景區(qū)、貴陽市甲秀樓、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鳥巢等三十多處地標性建筑,用一個個視頻切片拼湊出他們從貴州到北京的距離。

“之所以一路牽著媽媽的手,是因為媽媽的年紀大了,怕她跟不上我的步伐。對我來說,‘媽媽’還有另一層含義,她代表著我們的民族,我想用自己的力量,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從大山里帶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我們的民族之美?!?/p>

這一年,楊春林將古老的苗繡工藝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破繭》時裝秀一舉拿下中國國際時裝周“非遺創(chuàng)新力獎”。此時,距離貴州“村T”的誕生還有四個月,楊春林還沒有意識到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破繭成蝶之變正等待著他去挖掘。

陪跑17年

楊春林說,媽媽曾在他的生命中消失了17年,卻陪著“古阿新”向更大的舞臺“跑”了17年。

“古阿新”是楊春林的苗族名字,意為“希望、勇敢”。楊春林以此創(chuàng)立國潮男裝品牌后,“古阿新”又多了一層“古新結合,承古創(chuàng)新”的含義。2013年,“古阿新”的第一家實體店在西安回民街成立,店鋪僅9平方米,卻花光了楊春林大學時期擺地攤攢下的所有積蓄。小小的店面里,隨處可見帶有苗族刺繡元素的服飾,服飾由楊春林設計,繡片卻是出自深山苗寨里的繡娘之手。

對苗繡,楊春林始終有一種情懷。那時,他的愿望是要做“讓世界愛上中國美”的民族品牌。這不僅因為他成長于苗寨,還源于苗繡帶給他的一次次希望。

作為全村第一個去省外讀大學的孩子,楊春林的學費是他的“10個繡娘媽媽”一起湊出來的。楊春林的媽媽是村里的小學老師,也是繡娘中唯一一個會說普通話的人。為了給兒子掙學費,媽媽自告奮勇當起了“包工頭”,她把接到的繡花訂單分給其他繡娘,告知對方所需的花樣和工期,一針一線,繡娘媽媽們用一件件繡品把楊春林送出了大山。

2007年去西安上大學后,楊春林便很少回家了。他利用寒暑假擺起地攤,從家鄉(xiāng)帶過去的繡片、銀飾不僅讓他交上了學費,還賺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之后,“古阿新”的足跡漸漸遍布上海、天津、重慶、北京等地。不管場地如何更改,“古阿新”的店鋪櫥窗從不用來展示衣服,而是邀請一位繡娘現場繡花。

“苗族本身沒有文字,只有語言,我們把故事繡在衣服上,因而苗族服飾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绷粝逻@些文化符號的正是繡娘。只是在“古阿新”二十多家連鎖店的櫥窗里,始終沒有出現媽媽的身影。

為了留在苗寨教書,媽媽缺席了楊春林的生活,但“古阿新”由地攤經濟到第一家實體店,再由實體店發(fā)展為多家連鎖店,直至成為備受大眾喜愛的國潮品牌的過程中,卻處處有媽媽的身影。

老繡新生是“古阿新”的品牌特色,也是楊春林與媽媽合作的成果。“真正的設計,是讓傳統(tǒng)與現代在碰撞中迸發(fā)新生?!痹跅畲毫挚磥?,苗族傳統(tǒng)的刺繡紋樣雖美,但卻不能照搬到現代服飾上。于是他通過調色、改變形狀和紋路,以及加入原創(chuàng)設計的方法,讓傳統(tǒng)紋樣變得更時尚。而媽媽,承接住楊春林的所有創(chuàng)意?!肮虐⑿隆钡赇伬飵в忻缋C元素的服飾,其第一件均是出自媽媽的手,由媽媽手繡完成后再用機繡批量生產。

《破繭》時裝秀展出的49套衣服中,有12套是媽媽手工刺繡的作品。這也是楊春林堅持讓媽媽擔任開場嘉賓的重要原因,他想讓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媽媽,享受一次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媽媽的時尚之旅并沒有止步于北京?!镀评O》時裝秀結束后,楊春林拉著媽媽的手從國內跑到了國外,彼時媽媽已經在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她終于能放心地走出大山,好好看看世界。

母子倆先后去到比利時、德國、匈牙利、法國、英國等地,“第一個帶著媽媽走秀的中國設計師”以及不遠萬里帶到國外展示的苗族服飾,這些亮點讓楊春林和媽媽在海外備受關注,一時間“吸粉”無數,母子倆的照片相繼出現在海外各大媒體的頭條上。

“阿新,謝謝你帶我出來看世界。世界這么大,我這輩子可能都逛不完,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為什么不讓世界來我們家鄉(xiāng)看一看?”臨回國前,媽媽的話讓楊春林陷入了沉思。

出國三個月,回家那天,媽媽的臉上難掩興奮。

“媽媽,你在笑什么啊?”

“快到家了,我的姐妹們肯定在村口等著我。”

和媽媽預想的一樣,在得知楊春林母子回國的消息后,她的姐妹們早早地便來到家中等候。媽媽一邊接過姐妹們給自己摘的花,一邊忙著把從國外帶來的巧克力分給大家。

“下次能帶著大家一起出去就好了?!?/p>

“你想帶大家去哪里?”楊春林知道,媽媽始終放不下身邊的這些姐妹。

“想去哪兒?這個年紀了還能去哪里啊?”繡娘媽媽們打趣著,繼而說出她們在電視里看到的大城市,“去北京吧”“想去上?!薄拔胰P里就行,這離得近”,末了又不好意思地補充上一句:“哎呀,這輩子可能都去不了這些地方了。”

這一刻,楊春林突然明白從國外回來前媽媽說的那番話的含義。與大半輩子都扎根在苗寨中的繡娘相比,媽媽是幸運的,她有機會看到多彩的世界。但很多和媽媽同齡的繡娘,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她們靠自己的雙手繡出一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蘊,讓世界得以看到中國的美,可當贊嘆與掌聲涌來時,她們卻像隱匿在黑暗中的星辰,難以發(fā)出屬于自己的那一點微光。

離開家鄉(xiāng)的17年里,楊春林或參與、或舉辦過很多場時裝秀。曾經他親手將苗族繡片帶出大山,寄希望于一個又一個舞臺,渴望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見苗繡技藝、看懂苗族文化。而今,他卻想把T臺搬回家鄉(xiāng),讓世界的目光重回民族文化土生土長的地方。

世界很大,但他想跑著回家

“讓我們掌聲有請古阿新和阿新媽媽上臺?!敝鞒秩说脑捯魟偮洌瑮畲毫直阒泵诺嘏苌蟃臺:“我找不到媽媽了,請大家?guī)兔φ乙幌挛覌寢尯脝幔俊闭f完,他匆匆地跑開了。

“怎么回事?”“不知道啊?!庇^眾席有了些許躁動,眼前的突發(fā)狀況讓大家措手不及。正當眾人不明所以時,楊春林拉著媽媽的手從T臺盡頭跑了上來,一時間現場掌聲雷動。

這是貴州“村T”帶給觀眾的第一個畫面,楊春林把“找媽媽”的橋段重現在苗侗風情園風雨長廊里,只是這一次,他與媽媽不再奔跑于異國他鄉(xiāng),腳下踩著的是家鄉(xiāng)的土地。

“村T”,全稱“貴州省和美鄉(xiāng)村非遺民族服飾T臺秀”,簡單來講,就是在村里的T臺秀。時至今日,回顧“村T”從最初創(chuàng)辦到如今走紅網絡的經歷,楊春林依然覺得不可思議。在他的預想里,這原本只是一場為期三天的公益時裝秀,是他送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8周年的禮物。

2024年7月23日,楊春林回鄉(xiāng)后的第一場時裝秀在凱里市灣水鎮(zhèn)雙元寨拉開帷幕,嚴格意義上講,這才是“村T”首秀的日子,也是楊春林為大山里的繡娘媽媽們開設的專場。聽聞村里要辦時裝秀,繡娘媽媽們雀躍不已,她們紛紛換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盛裝,仔細梳妝一番后趕來參加。受制于村里的環(huán)境,這場時裝秀沒有T臺、沒有燈光、沒有音樂,國際超模們身穿各式各樣的苗繡服飾站在田間,卻并不顯得突兀。這是繡娘媽媽們第一次接觸外國人,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自己繡制的服飾被得體地展示出來。

楊春林在家鄉(xiāng)舉辦民族時裝秀的消息,很快便得到凱里市政府的關注。在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幫助下,苗侗風情園風雨長廊成為“村T”的主秀場。最讓人棘手的場地問題解決后,楊春林有了一個新的點子,他想邀請整個凱里市的父老鄉(xiāng)親以及對民族文化深感興趣的外地游客們,一起參與到“村T”的走秀中。

消息傳播出去,楊春林的心里卻沒了底,他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接受走秀的方式,擔心報名人數寥寥無幾。察覺到兒子焦慮的情緒,媽媽再一次默默地伸出了援手。媽媽的娘家灣水鎮(zhèn)巖寨村是最先響應“村T”走秀的村子,村里在外務工的人連夜趕回來,大家齊心協力整理服裝、搬運道具、參與彩排,這無疑給楊春林吃了顆“定心丸”。

等到“村T”正式開場那天,楊春林才發(fā)現自己之前的擔心實屬多余。只見人群將風雨長廊里三層、外三層地緊緊包圍住,左右兩排的觀眾席被擠得密不透風,沒搶到位置的人索性坐到了地上,站在外圍的人則費勁地伸長了脖子。超過2000人報名參加走秀,其中300人是職業(yè)模特。由于每場走秀的時間有限,楊春林不得不將參與的人進行分組,原計劃只舉辦三天的時裝秀,結果用了一周的時間也沒走完。甚至陸陸續(xù)續(xù)還有20個村寨、40多個團體以及3000多名觀眾想報名加入其中。

“多一個周舉辦,就多一次民族服飾的亮相。多一次民族服飾的亮相,就多一次被世界看見的機會。”想到這,楊春林決定將“村T”走秀的時間延長至10月7日,并于每周五、周六、周天各舉辦一場。雖然辛苦,但楊春林和媽媽樂此不疲。

不管是現場觀看人數,還是線上播放量,“村T”的熱度持續(xù)高漲,終于在舉辦的第三周實現破圈——現場觀看人數高達4000余人,線上播放量突破1000萬次。楊春林始終記得2024年8月10日那天,僅凱里市非遺保護協會就有近500人參與,秀場上除苗族服飾外,侗族、布依族、瑤族等15個民族的服飾均得以展示。

“村T”成為繼榕江縣的“村超”、臺江縣的“村BA”、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村馬”之后,又一個融合文化展示與旅游推廣的“村字號”代表。

“村T”爆火后,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楊春林成為眾人了解這一“村字號”招牌時繞不過去的一部分。當無數鮮花與掌聲撲面而來,楊春林卻開始拼命地弱化自己的存在感。在他看來,“村T”的爆火是必然中的偶然,這得益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蘊,它值得世人反復推敲、挖掘,而自己只是充當了“搬運工”的角色。

“很多看過秀的人都來問我,‘這些服裝是你設計的嗎?’我會告訴他們,這些服飾來自一個民族數千年的傳承,它是世世代代苗族民眾文化和審美的積淀,絕非出自某個人或某位設計師之手,我不過是把它們從苗嶺深處搬到聚光燈下罷了?!?/p>

除此之外,楊春林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便是“古阿新”品牌與“村T”之間的關系。幾乎每場“村T”時裝秀的大屏幕上,都有“古阿新”的LOGO,有人猜測“村T”是“古阿新”旗下的私人品牌,有人認為楊春林想蹭一波“村T”的熱度,以此售賣“古阿新”店鋪里的衣服。可事實上,“古阿新”是“村T”唯一的贊助商,這意味著每一場走秀都是楊春林自掏腰包。燈光、音響、LED屏幕、攝影攝像的費用動輒就要上萬元。

因為對苗繡有情懷,二十多歲的楊春林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才有了“古阿新”的誕生。如今“村T”成為楊春林的又一個情懷,“古阿新”義無反顧地支撐起它。其實,楊春林并不缺少利用“村T”變現的機會?!按錞”走紅網絡后,很多藝術團都想借這個舞臺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為了獲得登臺的機會,團長們紛紛找到楊春林商議出場費的事宜,但都被他拒絕了。“我不想因為這些錢,敗壞了‘村T’的名聲?!迸伦约簰吡藚⑴c者的興致,楊春林提議用特產代替出場費,走秀時分發(fā)給現場的觀眾,真正實現“走得開心、看得開心”,一舉兩得。

楊春林骨子里依然是個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服裝設計師,當看見“村T”吸引到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時,楊春林十分欣喜,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耙郧斑@些學生只能通過淘繡片的方式研究苗族刺繡,現在他們看完一場秀就會發(fā)現,苗族文化是‘活態(tài)博物館’,‘村T’不僅是一場民族服飾的展示,還是一場關乎美學流動的大秀。”

“‘村T’不只是一個T臺,它還是文化交流的平臺,更是一個連接過去與現代、傳統(tǒng)與未來、貴州與世界的窗口?!边@是“村T”在楊春林心中的理想模樣,正因此,他沿著與世界創(chuàng)造聯結的“來時路”,徑直“跑”回苗嶺深處,親手打開了這扇窗戶。

當一回主角

“世界上本沒有‘村T’,走得人多了,才有了‘村T’?!币恢币詠?,楊春林都覺得是走秀的村民們給了他堅持把“村T”辦下去的力量。沒有這些“草根模特”,或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村T”。

2024年10月7日,原計劃只舉辦三天的公益時裝秀在延長近兩個半月后,迎來收官之夜。這晚,楊春林準備了162個獎項,頒發(fā)給此前積極參與“傳統(tǒng)服飾大賽”“最美媽媽大賽”“村花大賽”等主題時裝秀的村民們。大家依次在舞臺上排開,激動地從阿新媽媽的手里接過人生中的第一個獎狀。突然,一方手帕被塞進阿新媽媽的手中,打開一看,里面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沓面值不一的紙幣。

“阿新媽媽,你們?yōu)槭裁床焕^續(xù)辦下去了?”“是不是沒錢了?我們幾個姐妹湊了三千塊錢給你們?!薄皼]有‘村T’的話,我們之后要去哪里展示刺繡和服裝呢?”

這是“村T”創(chuàng)辦以來,楊春林得到的第一筆收入。繡娘媽媽們的淳樸與真誠讓楊春林難以為“村T”畫上句號,他不想讓參與其中的鄉(xiāng)親們失望,即便他已經做好和“村T”說再見的準備。

這不是楊春林第一次感受到村民們的質樸?!傲憔嚯x、零門檻、零限制”,“村T”的舞臺接納了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身高、容貌、體態(tài),與藝術團里經過專業(yè)訓練的模特相比,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草根模特”確實有些遜色,他們中絕大部分人沒有走秀的經歷,甚至連在T臺上擺出的姿勢都是候場時現學的。但這絲毫不影響“草根模特”在舞臺上閃閃發(fā)光。

“草根模特”的走秀方式是接地氣的。他們將民族刺繡、銀飾、非遺美食、蘆笙、農耕工具等搬上T臺,上演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情景劇”。生活中是什么狀態(tài),舞臺上就是什么狀態(tài),在田間地頭怎么走路,在T臺上就怎么走路。繡娘們在秀場中央繡花,孩子們挑起裝著酸湯魚的罐子,71歲的苗族爺爺顧彪則卷著褲腿、腳踩草鞋,用老木犁擔著外甥女,哼唱著古歌緩緩走來。這個讓很多人為之動容的一幕,并非事先設計好的時尚創(chuàng)意,而是顧彪真實生活的寫照。在曾經需要搶工分的年代,顧彪就是這樣一邊把孩子擔在肩上,一邊在田里勞作。

“早些時候我們有彩排環(huán)節(jié),后來干脆取消了,因為很難猜到村民們會帶來什么樣的表演,這感覺就像是拆盲盒?!睏畲毫终f。

不管表現形式如何變換,村民們對“村T”舞臺和所穿的苗族服飾始終有一顆敬畏之心?!昂芏鄥⒓幼咝愕拿缱鍕D女,盡管不會化妝,也要精心梳妝準備,她們往往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穿起盛裝,少個手鐲、耳環(huán)都拒絕出場?!?/p>

對繡娘媽媽們來說,她們比任何人都珍惜這個舞臺。她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機會上學,不識字,也不會說普通話,前半生一直被生活瑣事羈絆?!按錞”讓她們得以走出大山,實打實地當了一回主角。在這里,燈光偏愛她們,掌聲、歡呼聲屬于她們,甚至可以被人叫一聲“老師”,這一刻,她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也收獲了滿滿的情緒價值。

楊春林親眼見證著這些媽媽們的變化,她們越來越自信、開朗,這份自信不僅是對民族文化充滿希望,也是對美好生活充滿希望。

“媽媽,最近好多記者說要我們寫一部關于‘村T’的書呢?!薄澳阋獙憽錞’,就不要只寫‘村T’。”阿新媽媽邊繡花邊回應。

“那我就寫蘆笙吹散了城市的孤獨”“侗族大歌把T臺變成小河流淌”“百鳥衣的每個針腳,都是復活圖騰的記憶”“村童赤足踏過的泥濘,正化作銀河鋪向國際”……楊春林和媽媽一人一句,母子倆就這樣寫了一首詩,取名《你要寫村T,就不要只寫村T》。

截至今年10月,“村T”已成功舉辦600多場,集中展示了40多個民族的200余種傳統(tǒng)服飾,促使凱里市600余家民族服飾商戶的訂單量增長,吸引250多個村寨、海內外6萬余人參與其中,并在“十一”假期衍生出“村T”火鍋、咖啡、文創(chuàng)、研學等產品。楊春林把組建“媽媽藝術團”的事項也提上了日程,“讓大山里的媽媽們被看見”始終都是他的心愿。

“‘村T’上的每一步都是根,每一步都是路,每一步都是展望美好未來的故鄉(xiāng)?!睂畲毫侄?,“村T”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未來或許道阻且長,但未來可期。

返回頂部